这样的信息
大家是否觉得眼熟?
是否出现在你的朋友圈、微信群内?
然而
这条自称“准确”的消息没头没尾
并没有发布机构
不少市民半信半疑
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即可发现
这条“提示”经不起推敲
类似的表述也曾在多个省市流传
均被辟谣!!!
不信谣 不传谣
谣言广泛在网络上传播,就是因为大家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心理作怪,好多读者也是看到这样的内容后,善意地转发提醒周边朋友,而不是先去辨别一下真伪。以至于谣言流传广泛,难辨真伪。
面对疫情 不必恐慌
1
标题或导语喜欢危言耸听。谣言之所以把标题写的如此危言耸听,就是希望读者关注,甚至都不需要看文章内容,单凭一个标题就能二次传播出去。所以,面对此类标题切忌不要头脑发热。
2
标题或内容有很强的煽动性。读者刚刚看到的时候,会有点震惊。这样的内容,主观性极强,且定棺盖论,极具煽动性。
3
内容喜欢提及大V或媒体,但“信源”往往只有一个。选择知名度颇高的媒体或者大V,造谣者是希望借此来提升谣言的真实性,但往往此类证据只有一个,不符合新闻操守里“必须至少有两个不同信源”的要求。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,因此,小编建议大家看到可能是谣言的内容,注意去查找第二个“信源”,几秒的功夫,你就能攻破一个谣言。
4
刊发的载体都不是官方渠道。有些谣言都是不知名的账号所发,有点像三无产品。一定要看认证的媒体账号,且文章有明确的来源。
5
夸大甚至歪曲事实,喜欢添油加醋。有些谣言可能确实来自一个真实的信源,但经过造谣者的加工、夸大甚至歪曲,使得谣言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事实。
请大家从官方权威渠道获取信息
不造谣、不信谣、不传谣!
当网络谣言出现时
多一份理性和自律
不随意听信网络谣言
必要时可向权威部门求证
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~
原标题:《假的别信!小编手把手教你如何识别网络谣言!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