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瑾:都说龙由猪而来?对,也不对

额尔瑾:都说龙由猪而来?对,也不对

红山文化的“冢”也是祭天之坛,祭天之坛与祖先之冢建造在一起,代表了“天人合一”。在华夏文化中,祭天与祭祖是同样重要的,祭坛总是高耸如山,因为埋在里面的都是“天子”,天子死后从此登天而去。

红山文化还有更古老的源头,那就是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,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村。考古学家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软玉耳垂。在兴隆洼文化一个中心大墓中,墓主人身边还陪葬着两头完整的野猪。葬俗把“冢”的文化内涵完全呈现出来。

兴隆洼文化人猪合葬居室墓

考古学家在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,一个位居中央的祭祀坑中,发现了一条长约20米,用红褐色石块摆塑出来的猪首龙,呈S形,石龙的头部直接摆放着一个完整的野猪头骨。在考古学者看来,这进一步证明龙的前身真有可能是猪,原始的龙确是猪龙。

离兴隆洼文化遗址不远处有“赵宝沟文化”遗址,距今已有7000年,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现了大批祭祀用的陶尊,其中一件陶尊上刻画着一只神化了的猪。还有多个陶制品中出现猪首形象。所有这些都表明,在那个时代,猪在当地部族国家中的重要地位。

我们再来看另一地区的良渚文化,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,最大的特点就是玉器多,陶器相当精致,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程度之高。在众多的玉器礼器里有着较多的玉猪龙形象,造型敦厚,也是猪头龙身,体现了良渚文化对猪的崇拜。

在良渚玉器里有一种造型酷似野猪的牙叫玉冲牙,用来钻孔、解绳结,也可以佩戴,是精心打造的。良渚文化中大墓主人骷髅上有成排的猪獠牙,还有出土的猪面神徽,这些都说明良渚文化的猪崇拜之深广。

从猪到龙

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中记载:“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,人面蛇身,尾交首上”,在很多专家看来,红山文化玉猪龙确有蛇一样的身子,也是尾巴与猪头相连。由此有些人认为,玉猪龙与轩辕国有关。

而考古可以证实,红山文化中这样的猪龙后来传承有序。在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很多玉龙,形状酷似红山文化玉龙,比如本文开始的第二张图。

2005年,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韩城梁带村发掘西周“芮公”大墓,墓中出土了红山文化特有的玉猪龙。这个玉猪龙个头很大,制作精美,器型非常典型。

芮公是西周贵族,这个玉猪龙也表明周人与红山先民存在渊源关系。两周时代不存在文物市场,当时古人也不一定有“收藏宝物”的概念。所有玉猪龙都是神器,是部族最高权力的象征物,它们基本是通过血缘关系一代代传承而来,或者是通过征伐兼并,从权力的更替中传承下来。

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玉猪龙

到了汉代,诸侯王、平民百姓皆能用玉猪陪葬。东晋首都建康地区,偶有玉猪出土,但出土最多的还是滑石猪,反映出玉猪的使用已有等级差别。富裕的贵族使用玉猪,平民只能使用滑石猪。

那么,龙的形象又是如何从青面獠牙的猪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的呢?

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从红山文化中找出龙初始的状态是与猪有关的,但在一些记载中,也提到部分少数民族,存在鱼原型或者鳄鱼原型,还有老虎等动物作为原型的龙。而龙最终形象的定成,与千百年来各民族的不断迁徙和融合分不开。

纵观各个朝代与龙有关的绘画作品,基本可以看出汉代龙才由蛇形尾演变为鞭型,大体到了唐宋时代,龙才定型为我们熟悉的龙的形状。但龙爪、龙尾、龙首、龙须的形状此后一直在不断变化。到了五代出现狮尾,明清时又变成了鱼尾。

因此,虽然我们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得知猪与龙曾经相连,也只能是说明我们的先人对于“猪”的崇拜与“龙”不相上下。这其实并不难理解,在古代社会并不发达的时期,像猪这样生猛的动物与老虎、狮子一样,都是人们敬畏的神物,特别是在一些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中,对于这些猛兽的崇拜就更加明显。当然这里的“猪”肯定也是指的“野猪”,而不是经过驯化后的“家猪”。
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
相关推荐

2023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比赛结果比分版(全程)
365彩票所有官方app下载平台

2023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比赛结果比分版(全程)

📅 07-03 👁️ 8784
如何鉴别真假老虎牙?
365bet平台开户

如何鉴别真假老虎牙?

📅 06-28 👁️ 751
一文讲透TCP/IP协议 | 图解+秒懂+史上最全
365bet亚洲版官方

一文讲透TCP/IP协议 | 图解+秒懂+史上最全

📅 06-29 👁️ 62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