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 慎防中暑
2025年8月11日
甚麼是中暑?
中暑是由於身體在極端高溫環境下無法有效散熱而導致的一種狀態。正常情況下,我們的身體能夠因應環境變化自我調節體溫。當我們感到熱時,體溫調節系統會通過增加排汗和呼吸頻率來幫助降溫。然而,當外界溫度過高時,這些自然的降溫機制可能會不勝負荷,導致熱衰竭甚至中暑。
熱衰竭的徵狀包括頭暈、頭痛、噁心、氣促和神志不清。如體溫上升至極端水平(一般超過攝氏40度),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中暑,徵狀包括全身痙攣或失去意識。若出現這些情況,務必從速處理,即時讓身體降溫和進行急救,否則患者或會有生命危險。
誰較易中暑?
重點人群包括嬰兒及小童、長者、孕婦、有長期病患(如心臟病或高血壓)的人士、戶外工作/體力勞動者和過胖人士皆較易中暑。
預防措施
我們應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警告,並於酷熱天氣下採取以下措施:
適時補充水分:以防脫水。
穿着淺色、寬鬆和通爽的衣物:減少吸熱,同時方便排汗和散熱。
保持室內空氣流通:例如打開窗戶,或使用風扇或冷氣。
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活動(例如登山和長時間遠足):因高溫、出汗和疲勞均會對身體構成額外負擔。
安排戶外活動時間:盡量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,同時帶備足夠的水。
避免飲用含咖啡因(如咖啡和茶)及酒精類飲品:以免加速水分經泌尿系統流失。
此外,重點人群亦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:
避免攜同嬰幼兒於高溫時段外出。如必須外出,成人需確保嬰幼兒處於溫度適中、通風良好或有冷氣的地方,不應獨留嬰幼兒在密閉空間(如車內)。
長者、孕婦、長期病患者和過胖人士應密切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,如血壓、心率等指標出現任何異常或病情出現波動,應盡快求助。避免於高溫時段外出。在室內時,要保持通風良好,或開啟風扇/冷氣,以保持室內溫度適中。高溫可導致有長期病患(如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)人士的病情惡化,故應確保常用藥物儲備充足,並與家人、鄰里和社區保持聯繫。如感到不適,應立即求助。
建議戶外工作/體力勞動者盡量安排於較涼快的時段工作。如無法避免在炎熱環境下工作,應盡量在工作地點加設遮陰上蓋,使用通風和散熱設備,同時循序漸進地調整工作步伐,並適時在陰涼地方休息,以便恢復體力。
若出現頭暈、頭痛、噁心、氣促或神志不清等徵狀,應立刻休息和求助,並盡快求醫。